本期要闻:
² 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组赴江西鄱阳湖等旱区抗旱咨询
² 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团队学术带头人受聘仪式
² 气候变化与水问题国际研讨会顺利召开
²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获全国农业节水科技奖一等奖
² 国家重点实验室陈生水、刘九夫两位教授荣获2010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² “南方灌区生态节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
² 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教育部党组成员王立英视察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组赴江西鄱阳湖等旱区抗旱咨询
今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江西鄱阳湖、洞庭湖、洪湖等地区更是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不仅对农业、渔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对湖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按照学校的部署,积极参与河海大学“百团行动”计划,深入抗旱救灾第一线,进行灾情考察,为抗旱救灾工作出谋划策。
6月2日,河海大学2011年抗旱救灾专家工作组首批成员在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水利工程专家彭世彰教授率领下前往江西省鄱阳湖地区进行灾情调研、抗旱科技咨询和应急处置以及对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灾后水利建设等领域提供技术指导。调研咨询工作的开展得到了江西省水利厅、防办省市多级领导的全面支持,调研工作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旱情资料,这些调查资料对鄱阳湖地区的旱情预防提供积极的参考意见。
6月3日,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琼芳教授、郝振纯教授、薛联青教授等组成的专家工作组深入洞庭湖流域对当地旱情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抗旱指导。专家组深入洞庭湖旱区一线考察,与湖南省防洪抗旱指挥办公室、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及地市、县级水利部门就旱情形势与抗旱减灾对策进行了广泛交流。专家组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撰写了考察报告,供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6月5日,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凌教授带领胡震云副教授等组成的专家组赶赴洪湖,进行灾情调研和抗旱科技咨询。专家组深入洪湖一线,与洪湖水利局局长、总工等当地一线抗旱队伍就洪湖旱情、湿地生态破坏、长江调水及农田抗旱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座谈,并现场考察了洪湖及周边地区旱灾情况。专家组进行了抗旱科技咨询,就抗旱应急措施、洪湖湿地生态保护、洪湖水环境保护以及灾后水利建设等问题提供了相关技术指导。
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团队学术带头人聘任仪式
4月29日,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学术带头人聘任仪式在重点实验室举行。河海大学副校长徐卫亚教授出席仪式并为团队学术带头人颁发了聘用证书。仪式由实验室副主任王文教授主持,科技处副处长谈小龙、实验室各团队研究人员出席聘任仪式。
气候变化与水问题国际研讨会顺利召开
由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协办的“气候变化与水问题国际研讨会”于2011年4月20~21日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探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水问题。会议收到研究论文130余篇。参会代表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共170余人。
会议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建云教授出席会议并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巡视员陈明忠、水利部水文局副局长林祚顶、国际水文科学协会秘书长Pierre Hubert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后,张建云院士、荷兰三角洲研究院科技院长Huib de Vriend教授、澳大利亚水质研究院院长Michael R.Moore教授等12位专家学者先后做大会主旨报告,涉及气候变化影响及适应、水环境变化、新技术应用等众多方面的研究进展、应用研究。
本次研讨会根据议题设置了4场分会场报告,共有61个报告在各分会场交流。来自国内外气候变化与水问题主要的研究和管理组织的参会代表就气候变化模拟、气候变化对水环境的影响、流域水文模拟及气候变化评估、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
2011中国(南京)农业水利与自然农法国际论坛顺利召开
6月28~29日,“2011中国(南京)农业水利与自然农法国际论坛”在河海大学举行,该论坛由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主办。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
此次论坛以“加强水土保持、盐碱地改良和节水农业技术研究应用,运用有效微生物技术修复污染的水土环境,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农业和生态水利”为主题,围绕农业水利、自然农法、水土保持、盐碱地改良以及节水灌溉和控制排水科学研究的关键工程技术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论坛分“农业水利与水土保持”和“自然农法与EM技术”二个分会场。
来自日本自然农法国际研究中心、日本EMRO总公司、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南京水利学会、河海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约200余人参加了论坛。
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获全国农业节水科技奖一等奖
4月26日,全国农业节水技术交流报告会暨首届农业节水科技奖颁奖大会在河海大学举行。来自全国有关省(市)水利厅(局)和有关企事业单位的代表、首届农业节水科技奖的获奖代表、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会员单位的代表和会员、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代表共300多人参加了大会,主要就农业节水应用基础研究、农业节水技术推广示范进行交流,会议由中国农业节水和农村供水技术协会、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主办,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
中国工程院茆智院士介绍了首届农业节水奖申报评审情况,水利部国科司陈明忠巡视员宣读了表彰决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领导的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团队的“水稻节水灌溉理论及调控模式创新与应用”成果获得一等奖。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团队围绕“水稻节水灌溉理论及调控模式”,从水分调控的生理生态响应机理、水稻需水过程、稻田节水灌溉的环境效应等方面,开展了10余年长期深入的试验研究,建立了水稻水肥调控技术指标体系,形成了节水高效、控污减排的水稻灌溉水肥调控模式,丰富和发展了水稻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成果总体居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基于水稻生理生态调控机理的水分调控指标和水稻灌区综合节水调控模式及其应用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实验室郑金海、陈生水、刘九夫三位教授荣获2010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201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实验室郑金海、陈生水、刘九夫三位教授获此殊荣。政府特殊津贴制度是党和政府关心和爱护广大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这次实验室三位教授入选,是对他们科学求实、敬业奉献的充分肯定。
郑金海教授主要从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海岸动力学基础理论及数值模拟。先后参加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通部“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以及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等工程的相关科学研究项目10余项,其中有4项获得省部级奖励。参加编写专著《中国台湾水利》(第九章“港口建设与海岸开发”),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3篇被SCI、EI或ISTP检索收录。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南京市新长征突击手”和“中国水利学会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等表彰奖励,被列入江苏省高等学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人选。
陈生水教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专业科学研究,解决了我国水利、水电和交通行业多项大型工程岩土专业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行列。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2项,二等奖3项。参与完成的“高混凝土面板砾石坝关键技术研究”、“沙漠、严寒地区长距离供水工程关键技术”和“高液限土路基稳定技术研究”技术成果成功运用于依托工程,节省工程直接投资5亿多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刘九夫教授主要从事工程水文、水利信息化、3S高新技术、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等方面的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在设计暴雨方面,解决了等值线图的合理性检查难题,开发的编图技术平台在全国各省的应用显著提高编图的效率和质量。作为主任设计师主持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信息采集系统的初步设计,为一期工程建设做出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
河海大学副校长徐卫亚深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点评创先争优活动
2011年6月24日,河海大学副校长徐卫亚、直属党委书记刘晓云深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党支部,点评实验室创先争优活动,实验室彭世彰主任主持了会议。
徐校长听取了实验室工作汇报和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情况,对实验室创先争优活动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下一阶段的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徐校长指出,实验室充分认识了创先争优的意义,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效果明显;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计划落实到位。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建立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把优秀当作习惯;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实验室在水利领域中的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规范制度建设,高标准、严要求,为实验室的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通过本次领导点评,促进了实验室党支部正确把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方向、努力找准自身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切实对照所作的承诺扎实工作,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科 研 动 态
1.“南方灌区生态节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成果通过专家鉴定
2011年6月12日,江苏省水利厅在南京组织专家组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骨干罗玉峰副教授等完成的“南方灌区生态节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成果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主任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龚时宏教授级高工,委员来自武汉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和江苏省农村水利科技发展中心。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自2001年以来,项目组紧密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及水安全的重大需求,研究了灌区生态节水工程建设、灌区水环境与景观建设、灌区灌溉决策与用水管理和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等关键技术。提出了清水工程、畅水工程、亲水工程、靓水工程四位一体的节水型生态灌区工程建设规划的先进理念;设计了生态渠道断面衬砌形式,开发出新型U形渠道衬砌设备与施工工艺;从灌区管理组织架构、工程管理模式、水费收取制度、环境与水景观维护等方面构建了南方生态型节水灌区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成果的主要创新点有:⑴将灌区节水与生态建设的理念贯穿于整个灌区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全过程,突破了传统灌区建设模式。⑵将建筑美学理论应用于灌区景观建设,体现与人文环境相协调,改变了传统灌区的建筑物形象。⑶开发的新型挤压行走式U形防渗渠道成型设备及施工技术,革新了灌区渠道施工工艺。⑷构建了生态节水灌溉制度、灌溉与生态配水决策等灌区灌溉管理模式,具有鲜明的南方特色。
2.黑龙江省大规模推广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研究的水稻控制灌溉技术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水稻田发展举足轻重。为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对水稻田发展的制约,黑龙江省大规模推广河海大学水稻控制灌溉技术。
2004年,黑龙江开始与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合作开展将其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移植北方的试验研究,2009年取得适合寒地特点的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成果。以彭世彰教授等组成的课题组围绕“水稻节水灌溉理论及调控模式”,从水分调控的生理生态响应机理、水稻需水过程、稻田节水灌溉的环境效应等方面,开展了长期深入的试验研究,建立了水稻水肥调控技术指标体系,形成了节水高效、控污减排的水稻灌溉水肥调控模式,丰富和发展了水稻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水稻种植中的两个大问题:一是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二是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及质量。
此项技术使得黑龙江水稻田灌溉定额从每亩400至500立方米下降到300立方米,每亩节水100至200立方米,降低油、电成本20元,而且抗倒伏、抗病害,每亩增产30公斤,增收50元。2010年,黑龙江省组织人大常委视察时,对该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黑龙江省计划在2011年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面积150万亩,实现年节水2.1亿立方米;“十二五”期间推广1000万亩,五年共节水37.8亿立方米,足够哈尔滨市居民饮用14年;计划到2020年全省推广3500万亩,占总面积的80%,实现年节水50亿立方米,增收节支将达数十亿元。
3.科技部召开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验收会
2011年4月15~16日,由实验室研究人员王银堂负责的“ 雨洪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验收会在南京召开。水利部胡四一副部长、庞进武副总工等出席会议,来自科技部国家科技风险开发事业中心、三峡总公司、河海大学等单位的50余位领导专家和项目组成员参加了会议。科技部社发司田保国副司长主持了大会,水利部国科司陈明忠巡视员在项目验收会开幕式上讲话,南京水科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致辞。
水利部胡四一副部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胡四一副部长在讲话中指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有力支撑了水利科技的发展。“十一五”以来,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已立项安排水库大坝安全、三峡工程运用后防洪关键技术、黄河健康修复关键技术、灌区节水改造、农村安全供水、南水北调工程、震损水库及堰塞湖处置、雨洪资源化利用等重大水利研究13项项目,经费近4亿元。为加强支撑计划项目的管理,水利部专门成立了科技支撑计划领导小组,加强项目的指导、协调和组织实施。 “雨洪资源利用技术及应用”项目,解决了雨洪资源利用的依据、方式、效果评价及技术集成等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并在北京城区雨水利用中开展了示范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4.陈喜教授等完成的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流域生态水文多维机理及耦合模型研究”通过结题验收
2011年6月28日,教育部科技司在南京组织召开了由实验室研究人员陈喜教授承担的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流域生态水文多维机理及耦合模型研究”项目验收会。验收专家组组长为南京大学薛禹群院士,专家组成员分别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超额完成了合同书制定的研究任务,达到了考核指标的要求,同意该项目通过结题验收。
该项目在我国典型地区,开展了大量生态水文现场采样及观测分析,系统分析了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土壤水分/养分时空分布特征。采用遥感、GIS、现代模拟技术及同位素示踪等手段,分析了植被水分来源及蒸散发机理,揭示了地形-土壤-植被-水文过程作用机理及生态水文特征。在点尺度、坡面尺度上,建立了植被-水文相互作用的水动力学模型;在流域尺度上,建立了反映地形-土壤-植被-水文相互作用的生态水文耦合模型,实现了对下垫面变化的生态水文效应定量评估。项目执行期间发表论文58篇,其中SCI论文16篇,EI论文32篇;培养博士10名,硕士35名;获省部级奖励两项;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后续支持。
5.云南省科技厅项目“云南旱灾风险管理及水利适应调控研究”启动会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
2011年5月12日,云南省科技厅项目“云南旱灾风险管理及水利适应调控研究”启动会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该项目由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承担,河海大学、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联合参与研究。项目结合云南旱灾实情,建立云南旱情空间信息数据库,研发云南干旱灾害风险管理系统,并结合南盘江中上游区开展示范应用,为云南旱灾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团队学术带头人王慧敏教授主持会议,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黄英教授一行出席了项目启动会。会上王慧敏教授介绍了项目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及预期的成果,黄英院长提出了项目下一阶段工作进度安排及主要内容。会议讨论确定了项目的重点研究区域、交流了研究所需的数据资料,以推进项目工作下一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
6.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口海岸综合治理及保护团队参与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申报
2011年3~4月,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口海岸综合治理及保护团队参与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海平面变化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评估及适应性对策研究”的申报。本项目瞄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1年重要支撑方面“全球及典型区域海平面变化机理与趋势及其应对策略研究”,围绕海平面变化对黄河口三角洲地区生态环境(如海底污染物、风浪场、污染物运输)及人类相关活动(海洋结构物稳定性)影响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该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牵头郑东生教授领军,河口海岸综合治理及保护团队郑金海教授负责其中2个子课题:海平面上升对风浪场特性影响研究及黄河口三角洲生态响应评估系统研究。
学术交流与视察访问
1.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学术午餐会
为加强实验室各学术团队间的学术交流,活跃实验室的学术氛围,为实验室研究人员提供一个跨学科的广泛交流平台,实验室定于每个月的最后一周周五举办学术午餐会。
4月29日,实验室学术举办首期午餐会,河海大学副校长徐卫亚教授出席并致辞。科技处副处长谈小龙、实验室各团队研究人员等参加了此次午餐会。团队学术带头人王慧敏教授作了题为“不确定环境下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研究”的专题发言,团队学术带头人陈喜教授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变化环境下水文情势演变及工程水文计算理论方法”的申请情况做了专题发言。
5月27日及6月24日实验室又分别举办了两次学术午餐会,实验室研究人员20余人参加会议。5月27日,实验室邀请了图书馆的培训专员讲解了文献管理软件NoteExpress的使用方法、青年教授徐俊增就“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科学问题”做专题发言。6月24日,会议主要围绕“长江中下游干旱与缺水”主题进行讨论,实验室刘凌教授、薛联青教授、青年教授杨涛分别汇报了以实验室人员为骨干的专家组参与河海大学“百团行动”,到洪湖、洞庭湖、鄱阳湖旱区进行灾情调研以及与地方部门就抗旱对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灾后水利建设进行交流与咨询的情况。图书馆高新陵馆长简要介绍了图书馆现有资源状况,图书馆孙清玉馆员对外文文献数据库的使用进行了演示说明,并回答了老师们关于图书馆文献资料使用方面的问题。
2.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建云院士等人出席长江论坛
2011年4月17日至4月19日,由水利部、环保部、国家林业局、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流域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等共同发起的第四届长江论坛在南京举行。论坛旨在通过构筑流域内有关决策者、执行者之间的高层对话、协调合作机制与学术交流平台,探讨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本届论坛采取首日高峰论坛与次日分论坛相结合的形式,论坛主题为:“长江与区域发展”。分论坛包括:“流域综合管理与实践”、“河势控制与岸线利用”、“气候变化与水资源”、“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安全与企业社会责任”等五个分论坛。
本次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在论坛开幕上致辞,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作高峰论坛主旨发言。实验室唐洪武教授作了题为“涉河工程(群)与河势控制”的主旨报告,王国庆、余钟波分别作题为“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粮区的水资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气候变化下陆气水文过程耦合机理研究现状和需求”的报告,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主持了“防洪抗旱管理与实践”分会场的学术报告与讨论。
3.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教育部党组成员王立英视察国家重点实验室
4月18日,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教育部党组成员王立英一行在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朱拓、党委副书记陈德奎及校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视察。
实验室彭世彰主任向王立英同志介绍了实验室基本建设情况,并详细汇报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情况。随后,王立英同志参观了各实验平台,绕有兴致地询问了依托实验室开展的科研项目,并对实验室的建设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
4.水利部副部长矫勇、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视察
2011年4月23日,水利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矫勇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视察。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副司长汪安南、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巡视员陈明忠,交通运输部人事劳动司司长何捷、水运局副局长解曼莹、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等陪同。
矫勇副部长、徐祖远副部长一行在张建云院士等陪同下视察了实验室铁心桥试验研究基地,先后走进港珠澳大桥模型试验厅、泥沙基本理论试验厅、三峡坝区模型试验厅、通航建筑物实验室、渤海湾试验厅、水工新技术试验厅、长江下游试验厅等多个试验厅室,仔细观看正在进行的水利、交通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国家重大工程的模型试验,认真听取了有关专家关于研究项目的介绍,不时询问有关项目研究进展、研究手段、成果运用等,并就有关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5.教育部科技司娄晶副司长一行视察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1年5月11日上午,教育部科技司娄晶副司长一行在河海大学徐卫亚副校长的陪同下,来到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指导工作。实验室彭世彰主任、刘凌副主任热情接待了来宾,娄司长在了解了实验室的历史沿革、科研成果、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情况后,饶有兴趣地参观了相关实验平台。
6.民盟江苏省委领导考察试验基地
2011年4月6日,江苏省副省长、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委员会主委曹卫星率民盟江苏省委有关负责同志专程赴实验室铁心桥试验基地考察。
张建云院士向曹卫星副省长一行汇报了发展历程、基本概况、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条件平台建设以及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所开展的科研工作等。
曹卫星副省长对各项工作以及试验基地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就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条件平台建设等进行了座谈。之后,曹卫星副省长一行实地考察了试验基地港珠澳大桥模型试验厅、三峡坝区模型试验厅、长江下游模型试验厅等。考察中,曹省长认真听取专家对模型试验的介绍,不时询问有关情况,与专家就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江苏省水利厅副厅长、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陆桂华,民盟中央委员窦希萍,民盟江苏省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陪同考察。
7.江西省水利厅厅长孙晓山一行来访
2011年4月18日,江西省水利厅厅长孙晓山率江西省水利厅总工张文捷、办公室主任王纯、对外合作与科技处处长江凌,江西省水科院院长李荣昉、水保科研所所长方少文、水文局局长钟涛等来访。
张建云院士、李云教授等与孙晓山厅长一行进行了座谈。张建云院士回顾了与江西水利厅在江西五河防洪调度、防汛指挥系统工程建设、峡江等水利工程科学试验研究、公益性行业专项研究等方面长期的合作关系和友谊,感谢江西水利厅多年来的支持。张院士表示,将发挥科技优势,积极拓展双方科技合作领域,结合江西水利科技的实际需求,联合申请高层次国家级科研项目,发挥我院在水力模型试验研究、水文生态监测等方面的优势。希望双方在“十二五”期间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为江西水利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孙晓山厅长介绍了江西省建立鄱阳湖模型试验基地、水文生态监测基地、水土保持创新基地等三大基地建设情况,希望以正在建立的三个基地为基础,搭建江西水利科技发展平台。他希望实验室水利科研人员加强对江西水利科研工作,提升江西水利科技的综合实力。
8.太湖流域管理局林泽新副局长一行视察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1年4月8日上午,太湖流域管理局林泽新副局长、总工一行视察了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热情接待了来宾。彭主任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历史沿革、研究内容、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研究成果等方面情况,随后陪同来宾参观了相关实验平台。
9.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赵晓江一行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1年5月31日下午,由南京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南京民营企业家高校行”第一站来到河海大学,20多位民营企业“一把手”在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赵晓江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彭世彰、副主任王文热情接待了来宾。赵市长一行参观了实验室大厅,并观看了水文基本规律实验平台的人工降雨及变坡土槽的演示。随后赵市长指出,民营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在技术改造、项目对接方面产出实质性的成果,让政、产、学、研结合切实落到实处,让高校的科技成果能落地。
“南京民营企业家高校行”旨在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推动企业与大学发展共赢,计划每个月组织一次。
10.教育部科技委能源与土木建筑水利学部2011年第一次工作会议与会委员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
4月21~23日,教育部科技委能源与土木建筑水利学部2011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在河海大学召开。教育部科技司雷朝滋副司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政策局韩宇局长等有关领导及学部委员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参会委员们来到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参观,实验室彭世彰主任热情接待了来宾,彭主任详细介绍了实验室的基本情况,随后陪同来宾参观了相关实验平台。 教育部科技委能源与土木建筑水利学部目前共有32名委员。国家重点实验室吴中如院士担任委员。
11.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处级干部培训班代表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1年4月8日下午,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处级干部培训班29名代表来到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参观访问。代表们了解了实验室的基本建设情况,随后参观了相关实验平台。
12.无锡市职教园管委会主任倪海兵一行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1年5月27日下午,无锡职教园管委会主任倪海兵一行来到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参观访问。倪主任一行在了解了实验室的定位与特色、研究方向、科研与成果、地位与作用、队伍与人才、运行与管理等情况后,参观了水文水资源基本规律实验平台、水生态与水环境实验平台和同位素水文实验平台。随后,双方就开展科技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13.布隆迪教育代表团访问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1年6月15日下午,以布隆迪高等教育与科研部长朱利安·尼穆博纳为团长的布隆迪教育代表团一行五人来到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访问。实验室主任彭世彰教授、副主任王文教授热情接待了外宾,彭主任介绍了实验室基本情况,王主任详细介绍了水文水资源基本规律实验平台的实验设备、实验能力及依托平台取得的科研成果。
布隆迪高等教育与科研部代表团成员有:布隆迪大学校长加斯东·哈齐扎,布隆迪高等师范学校校长让维埃尔·恩迪拉伊莎,布琼布拉光明大学校长夏尔·卡波维吉里,部长办公室顾问艾玛努埃尔·东加姆维泽。
14.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自然资源学院Kyle D. Hoagland教授来实验室学术访问
5月31日至6月10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自然资源学院Kyle D. Hoagland教授及夫人Rachael Hoagland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5月31日上午,Hoagland教授为实验室师生作了题为“BMAA:A “New” Neuro-Cyanotoxin in the Unite States, China and Worldwide”的学术报告,报告系统地介绍了BMAA在美国湖泊、河流水环境中的应用,以及在中国及世界各地的研究前景。学术报告会由实验室学术带头人陈喜教授主持。报告后,Hoagland教授与参加报告会的师生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15.澳大利亚Susan Cuddy和Yun Chen博士访问实验室
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水土所Susan Cuddy和Yun Chen 博士应实验室彭世彰主任的邀请,于2010年4月18日来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Susan Cuddy和Yun Chen 博士分别做作题为“Healthy water ecosystems and Sustainable Yields – environmental water R&D activities within CSIRO”和“Spatial Sciences in Irrigation – Australian Case Studies”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澳洲水资源管理研究的历史、水生态系统及其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以及Murray-Darling流域气候变化和该流域可持续性发展的管理理念,列举了空间科学在农业灌溉领域国家尺度和灌区尺度上的应用,就如何为灌区建立空间数据库、如何综合考虑土壤、气候、地下水等多因素进行灌区水文分区进行了详细讲解。
此次学术报告由彭世彰教授主持,实验室缴锡云教授、罗玉峰副研究员以及水利水电学院俞双恩教授等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16.陈力博士来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
受国家重点实验室余钟波教授的邀请,美国沙漠研究所陈力博士于2011年6月26日来实验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访问,开展其承担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的具体研究工作,并指导与余钟波教授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进行实验设计和研究。
17.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副司令杰佛理•多科少将一行访问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1年4月18日下午,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副司令杰佛理•多科少将一行在河海大学唐洪武副校长的陪同下,来到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参观访问。实验室刘凌副主任热情接待了来宾。刘主任向来宾介绍了实验室的基本情况,随后陪同来宾参观了相关实验平台。
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是美国主要水利机构之一,负责美国全国河道整治及港口建设、防洪工程建设、全国水坝安全检查,下设水道试验站、工程测量研究室、寒冷地区研究及工程试验室、施工工程研究所以及海岸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科研机构。
18.丹麦地调局客人来访
2011年6月17日,隶属丹麦气候与能源部的丹麦地调局副局长Bjorn Jensen先生和该局水文所所长Heidi Barlebo女士来访。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李云副院长会见了到访外宾,简要介绍了基本情况。实验室王国庆教授着重介绍了气候变化影响评价模型、气候变化对水资源领域的影响、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策略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Bjorn Jensen先生介绍了丹麦地调局(GEUS)的基本情况、研究目标和范围,Heidi Barlebo女士着重介绍了丹麦地调局目前开展的有关气候变化、水文水资源方面的主要研究课题。
双方就可能合作的研究内容、形式进行了深入讨论。李云副院长就双方合作交流机制提出了指导性原则,他指出丹麦地调局和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优势互补,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对推动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Bjorn Jensen先生表示通过此次访问,加深了相互了解,为今后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内)
电 话:025-83787286 传真:025-83786606
邮 编:210098
网 址:http://www.hydro-la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