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闻: ² 实验室2018年管理委员会会议暨评估工作动员大会在河海大学召开 ² 蔡正银教授主持的“深水板桩码头新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成果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² 唐洪武教授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² 胡少伟教高牵头的发明专利“混凝土断裂测试系统及其精细化测试方法”荣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² 实验室3位青年骨干受邀担任SCI期刊副主编 ² 实验室专家在老挝举办水电站与大坝安全管理专题讲座 ² IAHR主席Peter Goodwin来访
实验室2018年管理委员会会议暨评估工作动员大会在河海大学召开 近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年管理委员会会议暨评估工作动员大会在河海大学召开。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建云院士,副院长戴济群参加会议,河海大学副校长郑金海主持会议。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委员会成员,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及河海大学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相关工作人员等70余人参加了会议。 唐洪武书记充分肯定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并对为此付出辛苦努力的相关单位和人员表示感谢。他强调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河海大学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发展的重要性,并对本次评估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要站在学校发展全局角度,深刻认识此次评估的重要性。二是深入把握评估规则,对标评估要求,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做好准备工作。三是组织上全盘谋划,行动上高度统一,全校要通力协作,全力以赴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张建云院长高度评价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内、国际涉水行业中的重要影响力,分析了本次评估工作的严峻形势和变化点,明确提出“等级优秀”的评估目标,并对本次评估准备工作提出具体落实意见。 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会议审议了管理委员会调整名单,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及分工名单,国家重点实验室考核期内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和重要项目清单。 动员会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戴济群通报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对新的实验室管理委员会的审议结果。河海大学科技处处长吉伯海通报了《关于开展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评估工作的通知》的主要内容及相关事项,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余钟波通报了评估准备和近期工作安排。 在河海大学和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的共同努力下,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建设成为我国在水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利工程领域开展创新性应用基础研究、解决重大工程关键技术问题、培养创新人才进行高水平学术交流及引领行业科技进步的前沿学术高地,在科技部组织的上一评估期工程与材料类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类国家重点实验室。
蔡正银教授主持的“深水板桩码头新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成果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蔡正银教授主持的“深水板桩码头新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成果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研究成果主要依托国家“863”科技计划项目课题“20万吨级深水板桩码头关键技术研究”以及30多项深水板桩码头重大工程科研项目,围绕板桩码头深水化过程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历时10余年开展攻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创建了“半遮帘式”、“全遮帘式”、“分离卸荷式”和“带肋板的分离卸荷式”4种深水板桩码头新结构,用于5万-20万吨级的深水泊位建设,将我国的板桩码头建设水平从3.5万吨级提升至20万吨级,建成了世界上最大吨级的板桩码头;完善了板桩结构理论体系,提出4种深水板桩码头新结构计算分析模型,解决了地基—板桩—遮帘桩(卸荷承台)之间复杂相互作用难题;开发了深水板桩码头5大新技术,包括数值仿真技术、离心模拟技术、现场监测技术、地基液化与码头结构抗震技术和超深板桩码头施工技术,解决了海岸带复杂环境下板桩结构的模拟、安全与风险评估、施工等关键技术难题。 该项研究学术产出丰硕,共获得专利技术26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编制水运行业标准3部,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82篇,相关成果荣获2007年度和2015年度中国港口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度中国水运科技进步特等奖,2004年度和2007年度中国航海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唐山港京唐港区和曹妃甸港区、江苏盐城滨海港区、马尔代夫某港区等国内外多个大型港口工程建设中,截至2015年共建成5-20万吨级深水板桩码头泊位57个,码头岸线长度达14.7千米,年货物通过能力达2.58亿吨。板桩码头新结构的开发有力促进了唐山港的快速崛起,为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将会在“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唐洪武教授荣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了2017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奖励项目,由我校唐洪武教授主持,河海大学、清华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的“平原河流水沙运动模拟测控成套技术与应用”项目获一等奖。 项目组在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106项校企合作项目支持下,历经20年攻关,发明了基于光学和图像方法的水位、流速测量技术,创建了非恒定流水沙边界精准控制技术,首次提出了测控仪器数据标准化交互规约和“自设计、自试验、自处理”模型试验新模式,研发了多终端水沙控制系统,最终创建了平原河流水沙运动模拟测控成套技术,解决了平原河流物理模型水沙测控高精度、高响应速度、高集成度三大技术瓶颈。项目成果形成水利量测领域行业标准2部、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3项、专著1部。成果应用于长江12.5m深水航道、长江新济洲和八卦洲汊道整治工程、珠江河网航道整治、港珠澳大桥等50多项涉河工程方案优化设计研究中,节省工程投资数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胡少伟教高牵头的发明专利“混凝土断裂测试系统及其精细化测试方法”荣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胡少伟教高牵头的发明专利“混凝土断裂测试系统及其精细化测试方法”荣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专利奖”是我国唯一专门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政府部门奖,得到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认可,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中国专利奖于1989年设立,目前已评选了十九届。评奖标准不仅强调项目的专利技术水平和创新高度,也注重其在市场转化过程中的运用情况,在国家自然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真实环境下混凝土损伤断裂演化全过程测试设备研制”的资助下,胡少伟带领团队经过多年攻关,发明了具有量程大、精度高、多参数同步采集、实时监控兼有声发射参数量测等功能的混凝土损伤断裂测试系统及其精细化测试方法。联合江苏东华测试技术公司,完成了集环境、试验、声发射等多参量一体化的混凝土损伤断裂精细化测试系统的试制,建成了首个结构损伤断裂专业试验室。
实验室3位青年骨干受邀担任SCI期刊副主编 近日,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鲁春辉教授、张珂教授正式接受《Journal of Hydrology》 主编邀请,担任该杂志副主编一职。王卫光教授正式接受《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主编邀请,担任该杂志副主编。其中,《Journal of Hydrology 》是水文水资源领域历史最悠久、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期刊之一,2016-2017最新影响因子达到3.483。
实验室专家在老挝举办水电站与大坝安全管理专题讲座 3月21日至26日,应老挝能源矿产部邀请,重点实验室陈生水、盛金保教高等5位专家赴老挝参加了由世界银行及联合国全球南南发展中心资助的“老挝水电站与大坝安全研讨会”,并就“中国大坝安全监测技术发展与应用”、“大坝风险评估和管理” 以及“水电站安全与技术管理”做了专题讲座。老挝能源矿产部副部长通帕•因塔翁(Thongphath Inthavong)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讲话,老挝能源矿产部和各省能源管理厅官员以及水电开发项目业主12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专家组调研了老挝水电站与大坝安全管理现状,并拜会老挝能源矿产部能源管理司赛切特(Sychath Boutsakitirath)司长,就中老水电站与大坝安全管理领域的技术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张建云院士一行访问北京水务投资中心 2018年3月14日,张建云院士率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戴济群,以及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一行9人访问北京水务投资中心。北京水务投资中心总经理毕小刚,总工张德义,总经理助理康德勇、马建伟,以及规划计划部、永定河筹备组、清河公司等部门负责人与张院士一行进行了座谈。 张建云院士介绍了近期在城市河湖治理、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信息化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情况、研究特色和技术优势,希望能与北京水务投资中心建立长期交流合作机制,积极为北京水投相关业务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毕小刚总经理对张院士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北京水务投资中心基本情况及重点业务领域,建议双方进一步密切战略合作,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人才和研究优势,围绕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清河水环境治理及湿地公园建设等重大科技需求,为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有力科技支持。 座谈会上,永定河筹备组负责人杜国志详细介绍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清河水环境治理及湿地公园工程规划及近期重点工作。
IAHR主席Peter Goodwin来访 1月22日,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主席Peter Goodwin教授、IAHR副主席James E. Ball教授、IAHR执行长Christopher George教授、中国水科院副院长、IAHR秘书长彭静教授等一行6人来实验室学术交流,实验室主任余钟波教授、副主任鲁春辉教授接待了来宾,并介绍了实验室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情况。下午,Peter Goodwin教授为实验室师生做了题为 “Challenges of River Restoration and Ecologically Functioning Flows”的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河流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结合河工建筑物促进河流生态修复的机遇和挑战。James E. Ball教授为实验室师生做了题为“Issues (Research Needs) in Design Flood Estimation under Changing Climates ”的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气候变化影响下的设计洪水评估问题。 Peter Goodwin教授,“111引智计划-河网水动力系统与安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海外学术大师,主要从事生态水利与可持续性评价、河流与河口水流模拟、泥沙输运与河床演变方面的研究,在河网水系水动力过程及综合治理方面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现任美国马里兰大学校长、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主席、美国及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Fellow、美国三角洲管理委员会首席科学家。曾获Lemley International Individual Award for the Environment和 Fulbright Award等著名奖项。在Science、Bio Scienc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他引1597次,著作2部。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陈镜明来实验室学术交流 1月18日,陈镜明教授来实验室学术交流,并做了题为“Remote sensing of vegetation structural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for global carbon cycle estimation"的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植被结构和生理特征变量的最新卫星遥感技术和方法,报告现场气氛活跃,报告后陈教授与在座师生就“碳循环研究同水循环研究的关联问题”进行了讨论。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学术团队来实验室学术交流 3月12日-16日,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学术团队来实验室学术交流,学术团队包括奥斯汀分校杰克逊地球科学学院M Bayani Cardenas教授、Zong-Liang Yang教授、Timothy M. Shanahan副教授、Daniella M Rempe助理教授、Ashley M Matheny助理教授与杰克逊地球科学学院经济地质局环境处Michael H. Young副主任。 12日,奥斯汀分校-河海大学学术研讨会在实验室召开,研讨会主题为变化环境下的水文循环与水生态过程。实验室主任余钟波教授、固定研究人员郑金海教授等研究人员和学生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M Bayani Cardenas教授以沙漠地区沙丘下方的地下水中淡水与咸水的交换、冻土地区的冻土与融水的相互作用、山区河流中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换等过程为例,介绍了不同尺度、不同环境下的水循环过程,以及碳氮盐等溶质与热量随着水循环过程的迁移转化。Zong-Liang Yang教授介绍其团队在陆面过程模拟方面的进展,通过耦合气候模式、降雨产流模型、汇流模型、地下水模型、作物模型、生态模型、海岸带模型、海洋模型等模型,模拟全美甚至全球尺度上所有陆面过程,并介绍了他们下一步的发展方向,等等。 13日-15日,奥斯汀分校学术团队在衣鹏教授的陪同下,参观了新安江野外试验基地,双方就实验设计、设备操作与实验数据分析及共享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交流。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代表团访问河海大学 3月31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负责国际合作的副校长伊恩·罗兰兹教授和国际项目部主任赵素平女士访问河海大学,河海大学徐辉校长和徐卫亚副校长会见了来宾。 徐卫亚副校长向来宾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并总结了我校和滑铁卢大学现有合作的情况,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在学生和学者交换项目、优本项目、联合培养博士、合作研究、河海大学管理人员赴该校培训等方面的合作。罗兰兹副校长介绍了滑铁卢大学的基本情况,对两校的已有合作给予充分肯定,并同意徐卫亚副校长关于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的提议。 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国际和合作处、国教院、重点实验室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谈。访问期间滑铁卢大学代表团还参观了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泥沙实验室。 滑铁卢大学是加拿大排名前三、QS世界排名第152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以学习和实习并重的合作教育(Co-op Education)而闻名,该校的数学和计算机专业实力超群。
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内) 电 话:025-83787286 传真:025-83786606 邮 编:210098 网 址:http://www.hydro-lab.cn Email:hriskl@chinalab.gov.cn wdl@hh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