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实验平台
  您的位置: 水灾害防御全国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简报 >> 正文
  阅读全文

2019年12月简报(总第六十期)

 [添加时间:2020/1/7 17:02:48, 浏览次数:6706次 ]
本期要闻:
² 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顺利召开
² 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
² 余钟波教授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副主席及亚太地区主席
² 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工作
² 水利部陆桂华副部长来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座谈
² 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助力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水环境提升
² 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出席第九届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2019年工作会议
 
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顺利召开
    12月10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河海大学召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马洪琪院士、王会军院士,委员吴中如院士、张建云院士、缪昌文院士、邓铭江院士、许唯临教授、张长宽教授、李云教高等出席会议。河海大学副校长郑金海教授介绍了与会委员、双方依托单位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会人员,依托单位河海大学校长徐辉教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陈生水教高分别代表依托单位致辞和致谢。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教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戴济群教高、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副主任和双方依托单位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实验室各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部分科研骨干参加了会议。 
    河海大学校长徐辉教授对与会专家、领导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对新的挑战和要求,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服务好国家战略;凝练好方向,聚焦科技和行业前沿;加强内涵建设,为下一轮评估做好准备。希望通过本次学术委员会的召开,更多地听取各位委员的建议和意见,更多地了解水利领域科学研究的最新情况和成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马洪琪院士主持了学术委员会会议。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余钟波教授从科研进展、学术成果、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基地建设、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开放运行管理等方面汇报了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年度工作进展、五年工作规划和开放研究基金课题资助情况。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龚政教授和陈求稳研究员分别做了题为“多因子驱动下粉砂淤泥质潮滩演变机制”和“流域典型抗生素环境行为模拟与生态风险管控”的学术报告。
    委员们充分肯定了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年度在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成效,建议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有影响力的创新成果;重视学科带头人,特别是优秀青年科学家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对内外合作与交流。 
    最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陈生水院长对出席本次会议的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提出,国家重点实验室应聚焦国家重大重点战略,在巩固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注重传统学科与国家绿色发展和安全信息化领域的交叉融合,加强野外观测站的建设力度,力争在应用基础方面所有突破。 
 
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会议顺利召开
    11月13日上午,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会议在河海大学顺利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实验室管委会主任、河海大学校长徐辉教授;实验室管委会主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陈生水教高;实验室管委会副主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戴济群教高,以及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委员、实验室副主任等。会议由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河海大学副校长郑金海教授主持。 
    实验室管委会副主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戴济群教高宣布了调整后的实验室管理委员会成员名单。
会议听取了实验室主任余钟波教授关于实验室五年工作规划以及2018-2019两年工作情况汇报,对《实验室五年工作规划》及实验室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调整原则和要求、实验室副主任调整、实验室管理人员配备和科研人员办公及实验场地拓展等事项进行了审议。 
    会议充分肯定了近两年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国际合作、实验平台及野外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对实验室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建议:实验室应紧密围绕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安全发展、绿色发展,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融合,面向水利行业中心工作,结合自身特点,进一步夯实内功,为国家建设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咨询;多出原创性成果,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加快拔尖人才的引进与培育,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实验室国际学术影响力;加强野外试验基地建设和资源共享,提升整体实验能力。为下一轮评估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双方依托单位表示,将在科学研究、国家重大项目策划、杰出人才培养、高水平论文培育、科研成果转化、基础设施与平台基地建设管理等方面通力合作,深度融合,为实验室良好运行提供有力的条件保障。 
 
余钟波教授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副主席及亚太地区主席
    11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0届大会在法国巴黎圆满结束。在此次大会中,中国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以下简称UNESCO-IHP)理事国。11月28日召开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理事国会议,UNESCO-IHP亚太地区主席、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余钟波教授当选UNESCO-IHP副主席。在此之前,10月28日-11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UNESCO IHP)亚太地区(Asia and Pacific)指导委员会(RSC)第27次会议在缅甸首都内比都召开。此次会议上,IHP中国国家委员会副主席、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余钟波教授当选亚太地区主席。  
    余钟波教授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担任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先后主持完成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交流基金等项目50余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水利部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在WRR、JH、JGR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50余篇,总引用5000余次。获授权专利29项。2004年入选为美国地质协会Fellow,2015年获美国地下水协会John Hem科学与工程杰出贡献奖,2016年获国家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7年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余钟波教授作为专家之一,参与了UNESCO-IHP第9阶段战略计划(2022-2029)的制定工作。 
  UNESCO-IHP是一个以水科学研究和教育为重点的国际合作计划,除开展一系列的国际性、全球性的水科学研究外,还进行水科学领域的国际培训和知识传播,以期提高各国政府决策人、科技人员和公众对水科学的认识。我国于1974年参加UNESCO-IHP,并于1979年12月在中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指导下,水利部成立了常设的UNESCO-IHP中国国家委员会。UNESCO-IHP中国国家委员会根据国内需要和UNESCO-IHP的发展开展了大量的国际活动,包括组织国内和国际水文学术研讨会、开展与国际水文计划有关的研究项目、推荐国内专家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宣传我国水文与水利事业的成就等,在国内外得到良好的反响。 
    UNESCO-IHP的执行机构主要是UNESCO-IHP政府间理事会,由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大会选举的36个理事国组成。在2019年第40届联大上选举产生的理事国有:阿富汗、阿根廷、奥地利、中国、刚果、萨尔瓦多、法国、德国、伊拉克、黎巴嫩、墨西哥、摩洛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巴拿马、摩尔多瓦共和国、俄罗斯、塞内加尔、斯洛伐克、西班牙、苏丹、乌干达、智利、埃及、埃塞俄比亚、伊朗、日本、利比亚、荷兰、巴拉圭、韩国、斯洛文尼亚、斯里兰卡、土耳其、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赞比亚,任期四年。 
 
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工作
    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誉为“亚洲水塔”和“世界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近50年来,青藏高原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下,青藏高原发生冰川退缩、冻土退化,河湖特征及河川径流发生了显著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为制定科学应对方案,我国启动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工作。
    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11家单位,承担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亚洲水塔动态变化与影响”的科考任务,并负责第3专题“河流演变与影响”。2019年10月2-10日,与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共30多人组成“河流演变与影响科考队”,在西藏自治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下,由张建云院士带队,在西藏阿里地区和雅鲁藏布江流域开展了专项科学考察研究工作。
    科考队于3日中午抵达拉萨,下午与西藏自治区水利厅举行水利科技座谈会,水利厅厅长孙献忠同志致辞,副厅长陆伟东同志主持会议,总工程师周建华同志、副厅长赵辉同志参加会议。张建云院士介绍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主要内容和工作计划。4-9日,科考队开展实地科考工作,科考对象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湿地、冰川、水库演变等,具体工作内容包括现场察看、地形测量、水土植物采样和下垫面调查,水文、气象资料收集以及新建融水水文监测站选址等。科考队员冒着高原反应和低氧高寒的大风天气,6天驱车近3000公里,海拔大多在4000米以上,最高海拔达5360米,足迹遍布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雅鲁藏布江等流域,以及班公错、玛旁雍错、拉昂错、佩枯错、羊卓雍错等湖泊,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青藏高原科考资料。
    10月10日,在拉萨召开了科考总结会。本次科考圆满完成了各项科考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一是内业准备工作充分。科考队本着“先内业后外业”的原则,提前制定科考计划,合理制定科考路线,认真准备科考物资,为开展实地科考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应用仪器设备先进。科考过程中采用全站仪、光电流速仪等测量设备,还应用了无人机、高精度GIS数据采集系统、天通一号卫星电话、高倍望远镜等仪器设备,确保了测量数据和通讯保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地方部门全力支持配合。本次科考工作,西藏水利厅和沿线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安排专人为科考队保驾护航,确保了科考工作的顺利进行;四是全体队员不懈努力。本次科考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科考队员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勇攀高峰的精神,在高原反应严重的情况下,不辞辛苦、密切配合、认真细心完成各项科考任务,展现了科研工作者顽强拼搏、敢打硬仗的良好精神风貌。
 
水利部陆桂华副部长来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座谈
    10月22日,水利部陆桂华副部长来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指导工作,水利部人事司副司长王新跃,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副司长吴宏伟,依托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陈生水、党委书记段虹、副院长李云等陪同调研。
    陆桂华副部长深入科研一线,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研究方向支撑部门生态环境研究所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生态环境研究所陈求稳所长的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该所近年来取得的成效,并对该所的今后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引领,找准自身定位,把准下一步重点研究方向,注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二是要坚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围绕破解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所需的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在攻克“卡脖子”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三是要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的精神,引导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要求,潜心研究,保持久久为功的定力,为新时代水利科技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助力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水环境提升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19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及50万专业采购商和观众将齐聚上海青浦,延续首届进口博览会“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精神,在国家会展中心共同寻求发展机遇,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第二届进博会筹备期间,由上海市水务局、青浦区委区政府、青浦区水务局、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上海青发集团、上海太和水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区域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项目完成了阶段性任务,达到了工程预定目标,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该工程以生态治理为核心理念,稳定维持了首届进博会区域“水清岸绿、清水畅流”的成果,有效提升了进博会区域水系水环境,也为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生态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项目在首届进博会水质提升基础上,将两条断头浜(洋泾港与规划新开河)进行水系连通,使其纳入清水循环体系;对小涞港天山西路、泾北河北部进行疏浚拓宽,提高了清水循环的通畅性。新建泾南河装配式景观溢流堰,进一步重构水系,形成四级梯级水位,构造核心区-重点区-延展区的水系格局,重构了河道水系动力系统,促进了水体持续流动,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在水生态修复方面,扩大了沉水植物覆盖范围,提升了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了生态系统净化能力。同时升级改造了进博会水环境提升联控联调系统,全覆盖监测水情、工情,对闸、泵、堰进行了远程控制改造,完善了水文-水动力-水质模型、预报预警系统,实现了区域水环境精细化管理。
    目前,核心区小涞港透明度稳定保持在1.5m以上,重点区徐泾江、泾北河等透明度1.0m以上,水质指标达Ⅲ类地表水标准,水环境品质提升显著,展现出“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宜居美景,小涞港经常可见“水鸟展翅、飞掠水面”的景象,沿河垂钓散步百姓明显增多,赢得百姓、领导、专家、媒体的争相关注。深圳市、广州市、武汉市等地领导专家先后调研小涞港等河道水环境治理成效,起到了积极示范引领效应。
    第二届进博会即将召开,在依托单位领导的精心部署和指导下,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水力学团队全力护航第二届进博会水环境提升项目,获得青浦区水务局的高度赞扬,科研团队现场负责人也荣获“上海市河道整治攻坚战优秀个人”。
 
国家重点实验室专家出席第九届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2019年工作会议
    10月20日,第九届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2019年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名誉主席张建云院士、郭生练教授莅临指导,CNC-IAHS主席、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志雨主持会议,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李云副院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会上,CNC-IAHS秘书处汇报了中委会2019年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和2020年工作计划,并对水利部主管的国际组织对口机构考核评估方案进行了说明;各分委员会主席就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进行了交流。与会委员讨论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各分委会组织管理等事宜,表决通过了《国际水文科学协会中国委员会章程》。
    张建云院士、郭生练教授提出了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强化国际合作、促进学术交流、重视青年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议。刘志雨结合贯彻落实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要求,提出了强化分委员会组织体系建设、组织学术交流、加强秘书处日常管理方面的要求,并安排部署了下一步重点工作。
    来自水利部信息中心、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30余位委员参加了会议。
 
世界气象组织HydroSOS第一次技术会议及第三次小组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
    11月11日至11月14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水文状况和展望系统(HydroSOS)第一次技术会议及第三次小组工作会议在南京举行。此次会议由世界气象组织主办,由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及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承办,来自全球23个国家、地区或组织的34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大坝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孙金华副院长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词,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增进了解,促进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水利部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王国庆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本次会议围绕HydroSOS六个工作组进展讨论了当前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会议秉承WMO会议风格,高效聚焦;专家发言积极,讨论热烈。本次会议确定了HydroSOS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及进度时间节点,推动了HydroSOS由研发到运行的进程。
    HydroSOS是世界气象组织发起的一项重大计划,旨在研发全球业务性系统,评估全球当前水文状态,展望未来水文情势,帮助公众了解全球淡水系统现状,并为WMO会员国水文气象服务部门及其他终端用户提供最新的全球性或区域性水文信息,以供管理者决策参考。王国庆教授任    HydroSOS第二工作组(WP2a)组长,水利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创新团队具体承办了本次会议。
 
国家重点实验室管委会主任陈生水出席“防汛抢险先进技术试验推广基地”揭牌仪式
    11月14日,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防汛抢险先进技术试验推广基地”揭牌仪式在江苏省防汛抢险训练场举行,国家重点实验室管委会主任、依托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陈生水,江苏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劲松共同为基地揭牌。
    陈生水院长介绍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基本情况,衷心感谢江苏省水利厅长期以来的支持,对江苏省防汛抢险训练场投入运行3年来取得的成效致以衷心祝贺。表示双方要以这次“防汛抢险先进技术试验推广基地”挂牌为契机,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紧密围绕国家需求和水利中心工作,在水工程隐患探测、防汛抢险新技术研发、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等领域加强合作,并力争取得新突破,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贡献水利人的智慧与力量。
    江苏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劲松代表江苏省水利厅对“防汛抢险先进技术试验推广基地”在江苏省防汛抢险训练场揭牌表示祝贺,感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为江苏水利以及江苏省防汛抢险训练场建设提供的有力科技支撑。表示江苏省防汛抢险训练场自2017年投入运行以来,基本实现了土石堤坝主要险情“逼真模拟、带水抢险、安全可控”的建设目标。希望继续加强与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努力将该防汛抢险训练场建设成为防汛抢险先进技术试验推广基地、专业抢险队伍实训基地、防汛抢险知识科普基地、在校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和军民融合基地。
    揭牌仪式后,陈生水院长一行参观了江苏省防汛抢险训练场,听取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近期在该试验推广基地开展的试验情况汇报。
 
张建云院士一行赴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展咨询交流
    2019年11月15日,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建云院士、管委会戴济群副主任一行赴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现场,开展咨询和座谈交流活动。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叶琴、副总经理李代茂,工程B3标施工单位中铁隧道集团公司党委书记于保林、总工程师洪开荣,工程设计单位广东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严振瑞等与张建云院士、戴济群副主任一行进行了座谈交流,李代茂副总经理主持座谈交流会。
    徐叶琴董事长和李代茂副总经理对张院士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工程理念、目标等建设思路和进展情况,希望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能够充分发挥国家级科研机构的优势,为工程质量安全、施工工艺优化、风险预判防范等工程质量技术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中铁隧道集团公司党委书记于保林和总工程师洪开荣介绍了项目施工开展情况和技术难点。工程设计总负责人严振瑞介绍了工程设计理念,技术特点、难点和工程已开展的科研课题情况。
    张建云院士对珠三角公司的邀请表示感谢,指出工程为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提供全面保障,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工程建设面临着沿线地质条件复杂,输水隧洞结构内外压差大,长距离管道监测布置困难,水源地和输水线路可能遭遇极端气候影响等问题。作为项目监测和质量咨询专家组顾问,愿意为工程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帮助。
    戴济群副主任指出本次现场咨询交流系双方合作的良好模式,今后将充分发挥专业和高端人才优势,高度重视所承担的安全监测及工程质量咨询服务项目,为工程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并提出了科研规划等建议。
    座谈会上质量咨询项目负责人做了工程质量咨询工作方案专题汇报。与会人员就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等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工程部、安全质量部、管理部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分相关科研人员参加调研活动。
 
鲁春辉教授首次提出一种可以增加海岛地下淡水资源储量的方法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鲁春辉教授带领团队耗时两年,发现在海岛外部区域填埋一层低渗透性介质材料,可以阻止海水入侵,显著增加海岛地下淡水储量。这一研究成果前不久发表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国际顶级期刊《Water Resources Research》上。这也是国际上首次提出的一种可以增加海岛地下淡水资源储量的方法。
    国内外学者对海岛地下淡水的研究,多集中在其影响因素、形成与演变机理、开采方式等领域,缺少有效方法控制海岛海水入侵及增加海岛淡水储量方面的研究。鲁春辉教授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通过实验室砂槽实验,和美国佛罗里达州圣乔治岛案例研究,发现砂子等满足低渗透性的材料填埋在海岛周围,可以有效阻止海水入侵,显著增加海岛地下淡水体积。和船运大陆淡水、海水淡化等措施相比,这种方法的稳定性较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美国David R. Maidment院士做学术报告
    10月31日,应张建云院士邀请,美国工程院院士、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David R. Maidment教授在综合楼13楼国际会议厅作了“水科学前沿论坛”报告:National Water Model of the United States。报告会由张建云院士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共120余人聆听了学术报告。
    Maidment院士介绍了美国国家洪水预报模型的发展历程,从模型目标、驱动数据、预报精度等角度对该模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展示了该模型在美国全国和局部尺度实际应用的效果。
    Maidment院士主要从事地表水文学及GIS在水文水资源领域应用的教学和研究。曾担任《水文学》(Journal of Hydrology)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主编,是《应用水文学》的合著者,由他主编的《水文学手册》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与会人员对Maidment 院士的精彩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在中国构建类似水文模型的可能性进行了积极的交流提问,Maidment 院士均予以了详细、耐心的回答,同时也表示愿意寻求和开展与中国的水文模型合作研究。
 
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参会人员参观实验室
    10月18日上午,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参会人员一行30余人参观实验室,了解了实验室历史沿革、研究方向与学术团队、实验设施、科研情况与科研成果,以及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情况,随后参观了降雨大厅、水生态与水环境和同位素等实验平台。
 
力学小学师生参观实验室
    10月16日,力学小学一年级七班师生50余人参观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金光球研究员带队,师生们在听取了实验室基本建设情况介绍后,参观了降雨大厅和水生态与水环境实验平台。通过本次参观学习,师生们们对实验室的历史沿革、研究方向、实验设施、科研成果,以及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整个参观过程中,学生们兴奋有序,认真听取讲解员讲解并提出很多问题,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同时,更体验到了科学的无穷魅力。
 
 
 
 
 
地 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内)
电 话:025-83787286    传真:025-83786606
邮 编:210098
网 址:http://hydro-lab.hhu.edu.cn/
    wdl@hhu.edu.cn
返回

  

      联系我们 | 后台管理 | 平台管理 | 办公管理入口

      地址:江苏南京西康路1号 河海大学    南京市广州路223号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邮编:210098  电话: 025-83786606    传真:025-83786606  E-Mail: wdl@hhu.edu.cn 

      版权所有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